筑巢引凤、汇聚人才——六名专任教师加盟我院
2019年春季学期以来,共有陈清林等6名专任教师通过调动、百人计划引进、专职科研转聘教师职务的形式加盟我院。
陈清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化工艺过程与设备节能,以及过程能量系统集成优化研究。承担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石化、炼油过程节能、节水优化改造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为主参与完成的“过程工业能量系统综合优化及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工程应用”、“螺旋隔板强化管换热器的研究开发”等成果曾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2019年4月进入我院工作。
(图1:陈清林教授)
张冰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在石化系统节能和最优化、过程强化、复杂过程建模和数值计算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和企业技术研发课题22项,研究成果在中石化、中海油、德国科德宝集团(Freudenberg)等大型能源和材料化工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发表期刊科技论文9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1项,参编专著一部,以及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2019年4月进入我院工作。
(图2:张冰剑教授)
何畅,副教授,2015年通过“百人计划”引进我校,研究方向为过程系统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能源—环境—材料交叉学科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曾参与包括国家973子课题,863子课题,广东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共计10余项。近五年来,在能源化工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20篇)和7篇发明专利,主编系统工程专业教材和著作各一本。2019年4月进入我院工作。
(图3:何畅副教授)
杜建伟,副教授,2018年通过“百人计划”引进我校,主要从事水合物技术在能源工程领域的应用。同时涉及深海油气流动安全和防护问题的研究,天然气的固态储运及气体分离技术,特定高压设备设计和体系研究,高压体系热物性参数的高精度测量等,以及包含水合物,煤炭,油气及含二氧化碳尾气废气在内的涉及能量转换和传输效率等问题的研究。完成了多个国家项目(中、美、澳)和著名国际油气企业(如Petrobras,Shell等)的工业项目。2019年4月进入我院工作。
(图4:杜建伟副教授)
石毅,副教授,研究方向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学领域。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一作论文16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 , ACS Macro lett.等。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发表论文共被引用860余次,H因子为17。2019年2月通过“百人计划”引进到学院工作。
(图5:石毅副教授)
刘志佳,201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6年7月聘为我校专职科研特聘副研究员,进入我院陈永明教授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入职三年来以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工作业绩突出。聘期考核合格,达到学校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身份申请副教授职务,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于2019年5月成功聘为副教授。
(图6:刘志佳副教授)
我院自组建以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三年多来,共引进、调入专任教师41名,目前共有专任教师77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0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队伍,为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稿:董秋娉;初审:朱蕾;审核:刘芳;审核发布:李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