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能力——我院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
实验室起火怎么办?被高温烫伤怎样处理?触电事故发生如何急救?可燃气体泄漏如何应对?为增强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师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掌握急救技巧,11月28日—12月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课题组实验室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党委书记李伯军、院长助理郭双壮、实验室负责人现场观摩演练活动。
本次演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初起火处置、高温灼伤、皮肤刺伤、可燃气体泄漏、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置,以及紧急疏散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等。
李伯军书记强调,安全无小事,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全员全方位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此外要提升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控能力,进一步健全学院安全制度体系,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演练场景1:实验室初起火
模拟实验室在使用磁力搅拌器时,因控温故障导致起火。同学A迅速切断设备电源,拔下插头,快速展开灭火毯,从身前将灭火毯覆盖在火苗上,压实灭火毯四周,待火焰熄灭。同学B模拟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提起灭火器,检查压力表指针,拔掉保险销,对准火源,按下手柄,对准火源进行喷射。完成应急扑火后,实验室安全员将事故发生的起因、具体位置、处理情况等信息报告给实验室负责人和学院安全员。
演练场景2:高温烫伤
演练过程中,同学A取样时被高温烫伤,发生红肿并起水泡,在感觉到疼痛后立即大声呼救,在其他同学帮助下立即到水龙头处用冷水冲洗约2分钟,并使用医用药棉把患处水蘸干,在烫伤处涂烫伤膏,用医用纱布包扎好急救。在完成初步急救后,同学A被密切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并根据伤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处理。
演练场景3:皮肤刺伤
同学A模拟实验过程中被玻璃刺伤后,立即停止工作,脱下最外层手套,在急救箱中取出镊子,夹出伤口部位碎玻璃。同学B帮助其对污染的伤口用75%的酒精擦洗多次后,用医用纱布包扎。
演练场景4:可燃气体泄漏
模拟气体发生泄漏,气瓶柜内报警器报警。同学A立即关闭阀门,尽量减少泄露发生。同学B打开门窗通风,降低室内可燃气体浓度,通知实验区域内所有人员进行撤离,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演练场景5:触电事故
演练过程中,同学A模拟操作仪器时不慎发生触电,身体出现抽搐,无法自行脱离电源。在场另一同学B发现后立即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同时同学C用干燥的塑料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帮助同学A脱离触电电源。同学A脱离电源后,其他同学迅速将其移到干燥通风地方仰卧,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学院分管领导郭双壮谈到,实验室要加强危险源的辨识,通过针对性的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让科研之路稳步前行。
通过实战演练,师生深刻体会到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事故安全预案的必要性,真切感受到演练对于现场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参与演练的学院研究生项载琛说“此次演练活动让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都亲身实践,我们深刻意识到安全在于遵守制度、在于平时预防、在于自我保护、在于学习知识、在于临危不惧。作为实验室的主体,希望我们每一位成员都能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