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李永舫院士主题讲座
2019年11月18日下午4时,应我院副院长陈永明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苏州大学李永舫院士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丰盛堂A101作了题为《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单位主办,学院陈永明副院长主持,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承办。
首先,李永舫院士介绍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及研究方向。李永舫院士于1948年生于重庆,1986年获得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3-1986年从事锂电池研究,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起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方面,2000年以后,研究重点集中到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他强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并激励同学们将“顺其自然,抓住机会,致力科研,乐在其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热爱,用心,努力,认真的态度对待科研。
图1:李永舫院士做主题报告
接着,李永舫院士重点介绍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并从其关键材料和器件结构、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发展历史、高效光伏材料需要具备的基本性质、高效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聚合物给体侧链工程等方面进行解释,同时概括了这种电池的优点及最新研究成果。李院士指出,目前聚合物太阳电池达到了可以向实际应用发展和努力的阶段,下一步需要向降低成本和提高稳定性的方向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实际应用。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们反应热烈,积极向李院士咨询及讨论学术问题。李院士一一进行了详细回答和解释,并与大家相互交流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注:李永舫院士在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1998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北京市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中国化学会监事。李永舫院士迄今已发表研究论文700 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3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4万余次。
供稿:学生科技创新中心
初审:黄艳月
审核:陈永明、黄旭俊
审核发布:李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