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材料科研 以行动践行科技强国战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纪实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从严从实组织开展2023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当中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为表彰先进,汲取榜样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党员在百年中大新征程上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继续奋力谱写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将陆续推送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第二党支部、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本硕第六党支部等4个考核结果为“好”的党支部之先进事迹,以供各支部学习借鉴。
党建引领下的材料科研 以行动践行科技强国战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纪实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殷嘱托,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上,急国家之所急,立足专业领域,坚持“四个面向”,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融入大局服务中心,以党建+科研新思路开拓支部党建工作新格局塑造发展新动能,筑牢支部成员科技报国坚定理想,有效助力新时代高水平材料人才自主培养。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砥砺支部成员科技报国政治自觉
图1 党支部集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支部工作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院党委委员、支部委员讲党课等工作,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精心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担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生力军使命,砥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的政治自觉。
支部成员代表学院参加2023年中山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讲述材工学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连,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矢志兴材报国的青春志向和职业规划,斩获铜奖。
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筑牢支部建设基础

图3 党支部欢送毕业生党员座谈会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围绕“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选优配强班子队伍,按时保质开展“三会一课”,坚持不懈开展纪律教育,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组织欢送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加强人文关怀,将党支部建设为党员之家、学生之家,大力增强成员对支部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开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2023年,支部发展博士生党员4名,成员总数达到39名。因建设成效突出,党支部2022、2023年连续两年考核为“好”,连续两年获评学院“博兴社会服务奖”。 支部成员李宽同志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梁嘉欣同志获评中山大学“研究生会工作积极分子”和“优秀毕业生”。
三、党建+科研开拓支部党建新格局塑造发展新动能,助力新时代高水平材料人才自主培养
(一)多措并举,发挥榜样力量,浓厚科创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科研优势,围绕专业特色,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力求在全院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

图4 中山大学新闻网报道党支部“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
精神暨博士生科研经验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图5 党支部博士生科研经验分享会
图6 党支部书记唐培同志受邀在本硕党支部活动中进行
党建+科研工作经验分享
图7 党支部成员担任学院“走进实验室”活动志愿者,向本科生介绍实验室科研工作
通过开展支部内部科研经验分享会,支部成员分享了研究成果、交流了研究方法、坚定了科技报国信念;通过参与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担任“走进实验室”活动讲解志愿者,支部成员向本科生讲授党课、分享科研经验,带动学院本科生科研;通过承办学院师生科研沙龙等活动,支部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和机会,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此外,支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推动支部党日活动与人才培养中的安全教育管理相结合,开展“筑牢安全防线,护航人才培养”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融合材料科研与安全教育管理,护航平安校园建设,该活动被评为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支部成员科创佳绩频传。杨海龙同志获评国家奖学金,唐培同志获评校长奖学金和金发科技奖学金。在学科竞赛方面,支部成员获得第十二届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粤港澳高校研究生化学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奖二等奖、德方纳米领创杯新能源全国挑战赛科技探索奖*优创奖、Nano Research Energy 纳米能源学术研究新星*优秀奖、第四届新威学术论文奖*人气奖和首届“宁德时代杯”新能源创新大赛优秀奖。
(二)扎实开展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材料”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当前,新材料供给水平不强是半导体等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也是制约我国新能源等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所在。为攻坚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果:支部书记唐培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赝电容器二极管的概念,将离子二极管的整流特性和赝电容器的快速充放电特性融合起来,为集成具有能量存储特性和逻辑运算的电容离子逻辑电路打下了基础;支部党员杨海龙同志致力于超分子凝胶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凝胶中引入胶束交联及疏水性团簇结构,解决了传统凝胶材料在抗溶胀与智能响应之间的矛盾,为新型智能凝胶的制备及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支部党员林发旭同志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超长寿命蓝色磷光聚合物体系,并探索了持续NIR系统的通用策略,在防伪、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支部同志也在新能源器件及其关键材料领域进行基础性探索研究,为保障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科技力量。
(三)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全流程绿色工艺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支部党员梁嘉欣在导师孟跃中教授的指导下,以工业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催化反应制成了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目前,该同志所在团队已同多家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该项技术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不仅可以实现对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还可以避免塑料产品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以科技创新推动了双碳目标、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渗透融合,有效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关切产业发展难题,以“专业”突破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图8 社会实践团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上);团队合影(下)
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构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党支部书记唐培等同志响应号召,参加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前往广东省连州市进行调研,致力于解决当地果蔬贮运保鲜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在实践中擦亮材工青年的时代底色,在广袤乡土展现青春风采。团队荣获“广东省优秀团队”称号。
唐培和团队成员积极同当地专家和农户探讨果蔬保鲜新策略,科学攻关静态仓储技术,并向当地介绍利用工业二氧化碳催化做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保鲜膜,该保鲜膜在水氧阻隔性中表现出可降解、成本低廉、保湿效果好等显著优势。接下来,团队还将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保鲜专家肖乃玉教授协助当地进行保鲜技术测试和成本估算,努力实现成果转化与落地,并通过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校地协作平台彻底解决连州菜心贮运保鲜问题,为连州菜心的产业发展“舒筋活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依托本支部科研优势,在日常科研和一次次活动中亮出“材料”党员身份,勇担科技自立自强生力军使命,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接下来,支部全体成员将继续踔厉奋发,久久为功,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关切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重大目标实现,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继续跑出属于青年博士党员的加速度,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风貌!
(图、文供稿: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编辑:曹波,初审:许俊卿,审核发布:李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