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9-2020年度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青团评优工作的通知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各团支部: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团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团要求,深化共青团改革,让基层团组织充满活力,发挥团组织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山大学2019-2020年度共青团评优工作的通知》,我院团委决定开展2019—2020年度共青团评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和条件 

1.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1)理想信念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道德品行优秀,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2)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义务,积极参加“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在2019年度团员教育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团龄在1年以上(截至2020年4月30日),在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完成团员向组织报到,按时在系统上缴纳团费,不存在欠缴团费记录;

(3)模范作用突出。学生团员须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本专业30%以内,工作本领过硬,具有艰苦奋斗精神,能够在团员青年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在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注册为志愿者,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

(5)依据学校下达的指标,我院可推荐36人上报。请各团支部按照支部团员总数的7.5%推荐,按照四舍五入计算,不足一名的按一名计算。最终上报名单由学院团委依据各支部团员人数及申请者情况,择优确定。

注:按照团章规定,未满28周岁的中共党员保留团籍;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重点面向基层,校团委专职团干部、院系团委书记原则上不参加评选。

2.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

(1)理想信念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道德品行优秀,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2)心系广大青年。注重深入基层,积极主动地在青年中开展工作,密切联系青年成效突出,对青年开展有效服务和引导工作,在青年中具有较高威信;

(3)工作能力过硬。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团中央、团省委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思路开拓,工作务实;坚持围绕党政中心任务和青年需求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具有较强的团务工作能力,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在2019年度团员教育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

(4)工作作风优良。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求真务实,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模范执行团中央六条规定;

(5)在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注册为志愿者,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

(6)现职团干部,截至2020年4月30日,从事团的工作累计不少于一年。作为团员,在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完成向组织报到;作为团干部,已入驻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团干部移动端(广东共青团微信企业号)并向组织报到;本人任职的团组织及所有下级团组织,组织树建立完备,团干部入驻团干部移动端并报到、团员在线报到全面完成。

(7)本人任职的团组织及所有下级团组织按规定做好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办理团员转出和接收手续,且未出现大量申诉;广东“智慧团建”系统业务响应及时;

(8)本人任职的团组织及所有下级团组织团员连续3个月未交团费比例低于1%(团费缴纳比例以广东“智慧团建”系统为准,统计截止时间:2020年4月30日);

(9)学生团干部应学习成绩优良,无挂科记录;

(10)依据学校下达的指标,我院可推荐5人上报,请各支部符合条件的团员干部积极申报。

注:按照团章规定,未满28周岁的中共党员保留团籍;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重点面向基层,校团委专职团干部、院系团委书记原则上不参加评选。

3.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防疫重点领域专项)

(1)理想信念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道德品行优秀,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2)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义务,积极参加“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在2020年度团员教育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团龄在1年以上(截至2020年4月30日),在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完成团员向组织报到,按时在系统上缴纳团费,不存在欠缴团费记录;

(3)模范作用突出。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作用关键的公安、出入境、紧缺物资生产、交通物流、防疫项目施工、科研攻关、应急服务保障、城乡社区农村防控(含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重点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4)在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注册为志愿者,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原则上,防疫相关志愿服务工作时长不少于20小时;

(5)学校规定每个学院推荐人数不超过三人。

注:按照团章规定,未满28周岁的中共党员保留团籍。

4.中山大学优秀团支部书记

(1)具备“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所有申报条件;

(2)热爱团的事业,在团员青年中威信较高,得到团员青年的拥护;

(3)基础团务工作扎实有效,团费的收缴和使用及时合理,“三会两制一课”落实到位,“推优”工作力度大、成效好;团支部团干部入驻团干部移动端并报到、团员在线报到全面完成,连续3个月未缴纳团费团员比低于1%(截止到2020年4月30日);

(4)工作开拓创新,在团建创新、思想引领、服务团员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基础团务、志愿服务、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

(5)截至2020年4月30日,任团支部书记半年以上,学习成绩优良,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本专业30%以内;

(6)依据学校下达的指标,我院可推荐2人上报,请符合条件的各团支部书记积极申报。

注:按照团章规定,未满28周岁的中共党员保留团籍。

5.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

(1)政治建设好,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团员的理想信念和国情教育,引导团员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划清界限,明辨是非;

(2)组织基础好。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的组织架构健全,切实履行职责,带动所属团组织建设,所属团组织工作有活力,贯彻落实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基层团建创新探索;在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建立的组织树(本级及所有下级团组织)完备,团干部入驻团干部移动端并报到、团员在线报到全面完成;

(3)活动开展好。组织活动能有效影响青年、凝聚青年,积极采用团员青年乐于接受的沟通交流和联络聚集方式,不断增强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有效覆盖;本人任职的团组织及所有下级团组织团员在“i志愿”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记录比例高,积极组织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青年大学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力在基层”活动中表现积极的优先考虑;

(4)队伍建设扎实。团组织的班子成员配套齐全、按期换届,工作制度健全,经常开展团员教育、团员管理、团员发展工作;

(5)基础团务扎实。“三会两制一课”落实到位,“推优”工作力度大、成效好;本级及所有下级团组织团员连续3个月未交团费比例低于1%(团费缴纳比例以广东“智慧团建”系统为准,统计截止时间:2020年4月30日);

(6)支部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团员学习态度端正,治学态度严谨,学习成绩优良,没有团员无故缺勤课堂,无考试作弊现象;

(7)支部按规定做好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办理团员转出和接收手续,且未出现大量申诉;广东“智慧团建”系统业务响应及时;

(8)依据学校下达的指标,我院可推荐2个团支部上报,请符合条件的各团支部积极申报。

二、评优工作要求

(一)各团支部在评优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肃认真,走群众路线,注意听取团组织的领导、吸取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意见。推荐上报的人选要经过严格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推荐质量,并在团支部内部进行公示。

(二)各团支部要高度重视此次评选表彰工作,规范申报程序,履行审核职责,对推荐个人材料的真实性和思想表现进行严格审核。

(三)各团支部要注意挖掘和树立典型。把这次评选表彰工作,作为检验我院共青团改革成效、促进“学在中大,追求卓越”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作为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推荐评选,发现典型,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对于奋战在疫情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团支部和个人优先表彰。

(五)按照团章规定,未满28周岁的中共党员保留团籍。

(六)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重点面向基层,校团委专职团干部、院系团委书记原则上不参加评选。

三、材料提交要求

1.评选“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需要提交的材料

    序号

需提供的材料(请按照申报表中的内容准备证明材料)

    1

申报表

    2

事迹材料

    3

 

证明材料

请提供“广东省共青团”认证资料截图,作为团龄证明(入团时间)、智慧团建系统团干报到证明、任职工作时长证明

    4

近五年来各类荣誉获奖证明(根据情况而定,若无可不提供)

    5

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志愿服务时长证明截图,作为i志愿注册证明与i志愿服务时长证明

    6

(如有)其它证明材料,例如参加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的证明等

 

 

 

 

 

 

 

 

 

2.评选“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需要提交的材料

    序号

需提供的材料(请按照申报表中的内容准备证明材料)

     1

申报表

     2

事迹材料

     3

 

证明材料

请提供“广东省共青团”认证资料截图,作为团龄证明(入团时间)、智慧团建系统团干报到证明、任职工作时长证明

     4

近五年来各类荣誉获奖证明(根据情况而定,若无可不提供)

     5

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志愿服务时长证明截图,作为i志愿注册证明与i志愿服务时长证明

     6

(如有)其它证明材料,例如参加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的证明等

3. 评选“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防疫重点领域专项)需要提交的材料

     序号

需提供的材料(请按照申报表中的内容准备证明材料)

     1

申报表

     2

事迹材料

     3

 

证明材料

请提供“广东省共青团”认证资料截图,作为团龄证明(入团时间)、智慧团建系统团干报到证明、任职工作时长证明

     4

近五年来各类荣誉获奖证明(根据情况而定,若无可不提供)

     5

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志愿服务时长证明截图,作为i志愿注册证明与i志愿服务时长证明

     6

防疫相关志愿服务工作时长,须由防疫所在街道开具证明(单位可以为街道、社区、机构、公司);防疫相关志愿服务内容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志愿形式、本人志愿图片)

     7

(如有)其它证明材料,例如参加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的证明等

4.评选“中山大学优秀团支部书记”需要提交的材料

    序号

需提供的材料(请按照申报表中的内容准备证明材料)

     1

申报表

     2

事迹材料

     3

 

证明材料

请提供“广东省共青团”认证资料截图,作为团龄证明(入团时间)、智慧团建系统团干报到证明、任职工作时长证明

     4

近五年来各类荣誉获奖证明(根据情况而定,若无可不提供)

     5

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志愿服务时长证明截图,作为i志愿注册证明与i志愿服务时长证明

     6

(如有)其它证明材料,例如参加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和团的活动的证明等

 

 

 

 

 

 

 

 

 

5.评选“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需要提交的材料

     序号

需提供的材料(请按照申报表中的内容准备证明材料)

     1

申报表

    2

事迹材料

     3

 

证明材料

支部发展团员数量证明:同学姓名与团员编号;“推优”入党人数证明:推优入党同学姓名及所在党支部

     4

开展团支部活动的相关证明(活动照片或者官网截图)

     5

近五年来各类荣誉获奖证明(根据情况而定,若无可不提供)

  

    欲申请“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团员(防疫重点领域专项)、优秀团支部书记”的个人,请下载好相应申请附件,认真填写申报表,整理事迹材料内容500字以内),准备好证明材料。将申报表、事迹材料、证明材料等三份材料打包,交由团支书审核

     欲申请“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团支部,请下载 “附件5 –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申请附件”,认真填写申报表,整理事迹材料内容2000字以内),准备好证明材料。将申报表、事迹材料、证明材料放到一个文件夹,打包发送。

请各团支部书记审核所有材料并按照“文件夹打包范例”格式要求汇总,于2020年5月9日(周六)中午12点前,由团支书将电子版材料发至邮箱smsegqt@163.com,邮件主题与附件名设为“支部全称-五四红评申报材料”。

以上申请逾期不报,材料不全,均视为自动放弃,不予补报。申报的书面材料标题一律采用黑体三号字,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四号字,24磅行距;表格正文部分一律采用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同时不改变表格原有页面布局。

 

联系人:曹老师

电  话:020-39941162,

邮  箱:smsegqt@163.com

                                                                                                    共青团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2020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