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说明
高分子物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olymer Physics |
|||||
课程类别 |
专必 |
课程编码 |
MSE327 |
开课单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分 |
1.5 |
授课学时 |
54 |
授课年级 |
2018 |
面向专业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
||||
主讲教师 (职称) |
梁国栋 |
||||
先修课程 |
高分子物理 |
||||
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应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体现思政要求)
|
目的:高分子物理实验是高分子科研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高分子物理理论课程之后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 是本科生今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基本训练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高分子物理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 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
二、课程基本内容(要求有一定的字数,不能过于简单)
(一)教学进度表
(含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要落实到“章”或“节”,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必要的说明,细化到每周)
周次 |
主要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其他需备注说明的情况 |
第 11 周 |
聚合物的溶解与纯化 |
7 |
用沉淀法纯化PMMA板材,掌握聚合物溶解规律及溶剂选择原则。 |
第 12 周 |
红外光谱法鉴定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
6 |
聚合物样品制备和红外谱图分析 |
第 13 周 |
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研究——光学显微镜法 |
7 |
熔融法制备聚合物结晶试样,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掌握聚态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 14 周 |
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 |
7 |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PE、PP、PET和PS的DSC曲线,掌握Tg及Tm的分析及结晶度的测试方法。 |
第 15 周 |
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
7 |
按标准方法测定PP、PE、PS等塑料的熔体流动速率。 |
第 16 周 |
聚合物的热重分析 |
6 |
用TGA测试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掌握热稳定性的表征方法。 |
第 17 周 |
聚合物电阻的测定 |
7 |
用高阻计测试聚合物材料的电阻,掌握聚合物材料电学测试原理和方法 |
第 18 周 |
密度梯度管法测定聚合物的密度 |
7 |
用密度梯度管测试聚合物材料的密度,掌握聚合物材料密度测试原理和方法 |
(二)教学环节安排
(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教学环节的安排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1、课程独立开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的实践活动。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写出实验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必须将实验原始记录交指导教师审核签名,清洗、整理好实验仪器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3、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不得互相抄袭,报告要按时交,同时要提交有教师签名的预习报告。
第10、12、14、16周实验,安排5位指导老师,每位指导10-15同学,依次进行上述实验。
(三)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授、提问研讨,课后习题和答疑等情况,要增加团队学习、小组大作业、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方法、由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实验前的提问或讨论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预习和掌握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结合研究性实验与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四)课程教材(主讲教材尽量使用“马工程”和国家规划教材)
《高分子物理实验》,李谷,符若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高分子物理实验》,杨海洋,朱平平,何平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六)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试考核不少于3次,期末考试分数原则上不超过总评分数的50%)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每次实验成绩主要从考勤、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卫生等方面记成绩。所占比例:考勤5%、预习15%、实验操作35%、实验报告40%、卫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