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I教学大纲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一、课程基本信息

 

有机化学实验I

Experiments in Organic Chemistry I

 

课程类别

专必

课程编码

MSE221

开课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分

1.5

学时

54

授课年级

2020

面向专业/大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

杨建文

先修课程

 

是否为一年级大类基础课程,且期末考核形式为考试

课程目的与

教学基本要求

(应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体现思政要求)

 

本课程是高分子专业骨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合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分析、性能和结构测试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研究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合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验技术,正确并熟练使用仪器,在小量规模上进行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化合物的方法。为本专业学生后续的高分子课程学习提供扎实的合成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灌输安全、环保、环境和谐、学而明理、学而知用、学备创用、学为家国理念。

要求:确保学生牢固掌握:1)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消防、卫生、纪律等制度要求;2)实验常用仪器清洗、养护及使用方法;3)原料与合成产物的干燥、提纯分离技术(结晶、重结晶、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干燥、抽滤、萃取、升华等)、搅拌加热控温设备使用、合成反应装置搭建等基础合成技能,并要求在合成实验过程中结合理论学习,加深巩固对物质性质、反应理论的认识。养成实验前充分准备,实验中细心观察记录,综合分析、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确保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养成诸多良好实验习惯。

 

二、课程基本内容(要求有一定的字数,不能过于简单)

(一)教学进度表

章节次序及名称(细化至节,必填)

主要教学内容(必填)

所需学时(必填)

课程思政元素(必填)

重点、难点(选填)

周次(选填)

备注(选填)

 

1-溴丁烷的合成

溴化钠+浓硫酸+正丁醇反应合成1-溴丁烷。重点在正确识别各阶段分层状况,确保分离萃取正确;注意观察红棕色现象并解释。

6

1.腐蚀性药品使用安全教育;`````2.实验现象观察仔细习惯养成训练(实验过程上下分层复杂);`````3.科学家李比希自以为是的判断,错过溴元素的发现,“耻辱柜”的故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11

 

 

1)醋酸丁酯的合成(减压蒸馏)

2)醇、酚的化学性质

酯化过程注意分水行为的初期启动技巧、促进分水器中分水效率如何改善?与性质实验合理穿插进行,加快实验进度。着重教授减压蒸馏实验技能。

8

1.中国古代醋的酿制、酿酒过程中的酯化反应—传统科技与文化元素;`````2.低气压导致低沸点原理的实践认知(减压蒸馏操作)—高原戍边战士的艰辛,水都难烧开。

 

12

 

 

己二酸制备

用强氧化剂硝酸氧化环己醇,制备己二酸。特别注意强腐蚀性试剂硝酸的防护。着重教授有机物的结晶与重结晶提纯技能,熔点测试技能等。

8

1.硝酸强腐蚀性—安全纪律教育;`````2.介绍己二酸的重要价值,尼龙66原料。卡罗瑟斯科学家介绍,人工高分子产业鼻祖,尼龙之父、PET之父、合成橡胶之父——学以知用教育,科研专注精神,材料研发造福人类的典范。`````3.KA油(环己醇+环己酮)硝酸氧化法制己二酸,工业主流工艺。污染大,不安全,需更环保绿色安全的技术方法—灌输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13

 

 

缩水甘油醚环氧单体合成

核心围绕环氧树脂制备技术训练,包括亲核、开环、关环反应的实践认识,注意水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与克服方法。旋转蒸发仪、红外光谱仪使用训练,红外光谱解析训练。难点在萃取乳化控制与消除。

8

1.环氧树脂重要社会应用,风电叶片制造,新能源——学以知用;`````2.环氧树脂制造工艺废水量大,倒逼新的绿色技术——材料研发路线需符合绿色环保、和谐社会准则,关联工程伦理学教育。

 

14

 

 

1)蒽与马来酸酐的加成

2)醛、酮的化学性质

Diels-Alder加成反应训练,实践理解环加成反应机理与实际过程现象特点,实验认知醛酮基本化学性质。着重教授反应过程晶体析出控制技巧、脱色等操作。巩固熔点测定技能训练。

6

1.D-A加成,一种十分温和绿色的合成方法——环境和谐技术。`````2.D-A加成反应获诺贝尔奖情况介绍——伟大的科学成就

 

15

 

 

对甲苯乙酮的合成

傅克反应的实践认知,与反应机理结合讲授操作和反应要点。注意催化剂防潮处理,动作要迅速,溶剂要干燥处理,影响傅克反应的一切关键要素控制好。

8

1.傅克反应:C-C键形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制药、香精香料、染料、感光材料、光电材料合成制造,技术造福社会——学以知用;`````2.传统傅克反应,酸性催化,后处理污染大,开发更为绿色环保技术迫切,举例。——环境和谐理念。

 

16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制备分离

对康尼扎罗反应的实践认知,机理与实验操作结合讲解,训练原料提纯处理、碱性催化条件控制、抽滤、蒸馏等分离操作训练。

8

1.原料呋喃甲醛由生物质发酵而来,向下可衍生诸多有价值工业原料,向上源于植物残渣,可形成生态闭环,复合循环经济理念。

 

17

 

合计:52

 

 

(二)教学环节安排

(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教学环节的安排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1. 本课程单独设课,包括讲座、预习、实验、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撰写等教学环节。

2. 课程安排一次绪论课和两次讲座。绪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卫生安全、课程安排、学生分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认知、单元操作要领、实验报告撰写、考核办法等,课后布置有关误差和不确定度分析的作业。一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对绪论课作业解题过程的详细讲解,另一次是针对学生实验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提升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3. 作为实验课程,出于安全性考虑,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操作之前,必须认真预习,并结合实验教材和课程网站上的介绍资料撰写预习报告。没有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操作实验设备。

4. 除讲座周外,每周需完成12个实验,每个实验耗时约6小时。

5. 学生完成每个实验之后,都被要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含合成反应原理、可能副反应分析、物性数据列表、装置图、流程图、关键操作叙述解释、产物表征方法、产物状况分析、思考题等内容。学生应按要求认真撰写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将按考试作弊处理,成绩记零分,并上报学院。

6.本课程属于初阶实验性课程,在红外光谱测定、熔点测试环节安排一定难度的研究性训练。在减压蒸馏训练过程安排通气装置的自主优化创新训练。在破乳分离等操作环节安排严重乳化案例的启发性挑战训练。

 

(三)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授、提问研讨,课后习题和答疑等情况,要增加团队学习、小组大作业、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方法、由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1. 本课程开通了教学网站和QQ群,教师和学生可借助网络多媒体资源完成课程。

2. 本课程每个实验都有一份实验报告模板,由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发布。每个模板都包含基本信息、实验前思考题、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结论、实验后思考题等内容,学生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最后作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提交给任课教师。

3. 本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制,一位教师固定负责一个班约30-34人,在助教和实验技术人员协助下完成实验教学,每位教师需辅导本课程安排的所有实验项目。

4. 教师在每次实验前需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并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配置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测量的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实验。

5.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按要求进行操作,仔细测量数据,如实客观地记录。实验完毕,需将实验记录交给任课教师签名确认后,方可整理实验仪器,离开实验室。

 

(四)课程教材(主讲教材尽量使用马工程和国家规划教材,在同类教材中,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凡教材选用范围中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必须选用工程重点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 第二版 [李厚金,石建新,邹小勇 主编]

 

(五)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每个章节指定一定数量、明确的阅读资料)

1)李妙葵 贾瑜 高翔 李志铭 编著 姚子鹏 审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玉婷著,《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3)夏敏编著,《有机合成技术与综合设计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杨黎明,陈捷主编,《精细有机合成实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5)王莉贤编著,《有机化学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六)成绩评定方式

(原则上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讨论、测验、作业、论文、出勤情况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预习报告10%+安全卫生纪律操作20%+实验报告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