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强基计划专业,所属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高分子材料涉及国民经济、社会民生以及国防工业建设的众多领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需求。虽然我国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针对相关“卡脖子”问题,在国家2025制造发展战略、“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都提出发展高分子材料产业,尤其是高性能、创新性和特种用途新材料,加强和深入开展材料基因组方面的基础研究等策略和措施。
结合中山大学实力强大的基础学科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厚基础、强应用、求创新、重特色为培养理念,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产业优势,多学科融合,多平台整合,产学研深度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方向,重点面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2. 培养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生将具有扎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受到良好应用研究训练、有从事实际材料设计与应用技能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专业人才,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具备国际化竞争力,可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造,或在政府及国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通过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引导本科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
粤港澳大湾区有众多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和相应的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将学生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战略材料产业和重大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志向。
3. 培养规格
本专业按照培养目标,以期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胸怀与视野,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发展、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1)通过“两课”、军事理论、体育等公共课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成型加工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3)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熟悉查阅文献和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 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以厚基础、强应用、求创新、重特色为培养理念,设立了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提升课。
(1)大类基础课包括材料学导论、工科普通化学(含实验)、大学物理(含实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工程制图、电路理论基础(含实验)、计算机编程(Python)基础、实验室安全与学术道德等多门课程。
(2)专业基础课强化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开设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及实验等基础课程及实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为了服务材料学科和产业发展,设计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如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研究技术、高分子共混改性和成型加工、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并开设了具有明显“脸谱”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实验等课程,使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和合理,专业培养更具特色。
(4)基于学科特点、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在高年级增加各方向的学科专业提升课,含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及本研贯通课。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的修读后,可选择相应的选修课修读。
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了科研训练、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专业选修课设置了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科学素养以及本研贯通等模块,作为拓展课程。有利于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延续材料学科的特色,服务学科和产业发展。
5.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授 15人,副教授17人,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并且依托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具有雄厚的人才队伍以及优越的硬件条件,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6. 教学条件
中山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教学基地,可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该专业依托高分子学科所创办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该专业依托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材料合成实验室、材料表征实验室、材料加工实验室、精密仪器实验室等。该专业的教师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提供保障和支持。建设了艾默生公司材料实习教学基地及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科实习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