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纪实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从严从实组织开展2023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当中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为表彰先进,汲取榜样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党员在百年中大新征程上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继续奋力谱写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将陆续推送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第二党支部、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本硕第六党支部等4个考核结果为“好”的党支部之先进事迹,以供各支部学习借鉴。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纪实
在学校、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落实到党支部工作各方面,为有力支撑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成功入选首批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并顺利通过验收,连续三年考核均为“好”。
一、把牢“方向盘”,政治引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图1 2023年教师第二党支部开展讲党课情况
教师第二党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支委会、党员大会、组织生活“第一议题”学习示范带动、支委领学促学作用,高标准开展“三会一课”,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用心用情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带领支部成员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抓好红色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引导支部成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深化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科学思考和系统安排,切实将党的领导有力贯穿到支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支部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二、吹响“集结号”,组织聚力一体推动科技创新


图2 科技经验分享会
图3 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开展学科交叉交流会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教师第二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全面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不断夯实材料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支部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在全院率先实现支部书记正高职称,选配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业务骨干担任党支部委员。
党建引领,集聚资源,立足支部成员以光电纳米材料和新能源与环境材料两大方向为主的工作实际,强化“四个面向”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有组织科研,探索“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科研攻关”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党建搭台,科创唱戏,持续推动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下的科技创新,构建从基础原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学研用链条,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学研用新高地。
2023年,支部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项。
支委雷丹妮教授2022年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针对二次电池内部多相界面间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的科学难题,聚焦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明了将块体合金材料室温一步转变成纳米线的变革性制备方法,发展了超高热稳定性、润湿性、机械强度的氧化铝纳米线隔膜,极大地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提出利用电解液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在电极表面原位构建富含氧化铝、可导离子的修饰层,有效抑制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副反应;发展了氧化铝纳米线/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构筑了定向 “固-液”混合钠离子传输通道,诱导钠离子在界面处均匀传输和沉积;为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推动新型高能二次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支部宋华伟副教授获批2023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前期围绕钙金属电池与高效离子存储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出并构建了多种Ca2+快渗透性复合固态电解质界面,实现了上千小时稳定的钙金属电镀与剥离;提出并验证了新型高比容阴-阳离子接力电池储能模式;拓展了几种适用于高效离子存储的多功能表/界面等等;相关钙金属电池与高效离子存储研究对拓展钙金属化学的内涵和外延、钙关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支部张冰剑教授2023年在产学研校企联合共建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担任中山大学-中石化节能低碳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工程化强强联合,节能低碳领域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助力“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
支部衣芳教授任中山大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组织承办了“2023年中山大学纳米研究前沿交叉科技论坛”,并任论坛执行主席,为信息、能源、医学、环境、制造等跨领域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交流搭建了沟通平台和桥梁。
三、点燃“强引擎”,一流学科一流人才融合并进
图4 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接收百人计划副教授邹逸超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事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教师第二党支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汇聚卓越人才,打造创新团队,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发展动能。
注重对青年人才实施选、育、用全链条、全周期培养。支委会对支部成员聘期考核、职称评聘、人才项目申报等严格进行前置政治把关,组织支部成员参加中山大学2023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暨“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师德主题征文比赛获三等奖。落实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联系青年科技人才、联系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坚持政治进步与学术发展“双规划”,为青年教师配备政治思想和学术成长“双导师”,老帮新、传帮带,定期组织基金申报、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等经验分享会,实现党员队伍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双提升”。
近年,党支部对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吸纳成效显著。2023年,支部成功接收“百人计划”副教授1人为中共预备党员,培养国家级人才1人为入党积极分子。衣芳教授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图5 支部成员获奖及成果材料
支部成员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取得多项建院以来最好成绩。2021年至今,1人获得建院以来首个中山大学“教学名师”称号;作为第一申报人,获得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实现了学院一等奖0的突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出版本科教材2本;1人获评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二等奖”。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斐然。2021至今,支部保持了连续每年新增至少1名省级以上人才的良好势头。期间,共新增国家级人才2名,省级人才4名。专职科研人员申请转聘副教授成功率为100%,1人晋升为教授。
四、打好“组合拳”,多元协同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图6 党支部与本硕第三党支部联合举办学院就业分享会
图7 党支部与党委统战部结对共建,增进交流学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师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弦歌不辍,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育人理念,切实将支部的高水平师资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建设学院大思政格局,打造拔尖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高质量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8 党支部成员指导学生获奖证书
支部多名成员担任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社团组织专业指导老师,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指导培育出了大三、大四连续两年平均绩点3.9,超半数学生获评中山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50%学生曾获各类奖学金,党员比例高达65.6%,升学率高达87.5%(100%为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最牛学霸”班级。
浓厚学院科创文化,培育一流科技创新人才,硕果累累。
在指导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方面,2023年,杨玉华副教授指导本科生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个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雷宏香教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二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本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李岩副教授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分赛一等奖并送评国家二等奖。2022年,黄智恒副教授指导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特等奖提名1项、二等奖2项、成果参与奖2项,杨玉华副教授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21年,肖敏教授、雷宏香教授、石磊副教授、刘定心副教授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一届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雷宏香教授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学术创新赛道一等奖1项。
在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方面,宋树芹教授、雷宏香教授、衣芳教授、雷丹妮教授、李岩副教授、黄智恒副教授、石磊副教授、刘定心副教授等作为指导教师,共获批大创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1项,校级12项。
在指导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方面,宋树芹教授、雷宏香教授、李岩副教授、姚建东副教授、刘定心副教授、石磊副教授等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学术期刊Materials Horizons、Small、Carbon、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rystal Growth & Design、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化学进展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9篇。
教师第二党支部全体同志用扎实行动践行党员承诺,用优异成绩为党旗增光添彩。我们始终牢记:创优争先永远在路上,必将把今天的成绩化为日后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党支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认真回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教师第二党支部何为”的核心课题。
(图、文供稿:教师第二党支部,编辑:曹波,初审:许俊卿,审核发布:李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