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顺利完成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答辩评审工作
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中山大学一直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注重选优配强指导教师。根据《教务部关于开展 2022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教务〔2022〕498 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2年12月11日线上组织了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结题答辩评审会,24个项目组依次参与了答辩。答辩过程分为小组陈述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小组陈述详细介绍了各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包括创新点及研究难点等,通过陈述可以看到在指导教师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之下,各组项目完成情况均较好,答辩准备较为充分;专家提问每每切中要点,具有极强的指导及启发意义。根据专家评审打分,24项课题均顺利通过结项,其中7项课题验收优秀,17项课题验收良好。
答辩结束后我们专访了验收结果为优秀的课题组之一,该团队由20级材料物理专业的谭吴洋、19级高分子专业的景鹏玮和邓光洋组成,指导老师为阎兴斌老师,该项目组根据成员特点及兴趣爱好合理分工,团队协作完成了一种基于赝电容特性的超级电容器二极管。项目负责人谭吴洋同学对超级电容器的储能特性以及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部分对图像数据分析的软件,能熟练测试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搭建逻辑门等复杂电路模型,主要负责拓展超级电容器二极管在逻辑门等应用方面的相关表征及图表分析,项目开展中谭吴洋同学提出了关于逻辑门构建可行性的关键测试(恒压测试),以及在和课题组唐培师兄的合作中,进行了“与”门和“或”门的搭建,还有图像的绘制和分析;项目组成员邓光洋同学有夯实的学科基础,对电容器及二极管有浓厚兴趣和充分的了解,大二阶段就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科研相关知识,对电容器研究有一定基础,有较强动手能力,主要负责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相关材料的合成和器件的组装,本次实验前期的材料选择和后期的器件组装,都离不开邓光洋同学对于文献的阅读和自身实验的熟练;项目组成员景鹏玮同学对于导电聚合物、聚阴/阳离子液体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些聚合物对于超级电容器而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极材料或电解液,在调控离子运输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构造优异性能的超级电容器二极管有着特殊的效果,主要负责协助合成相关材料表征和电化学分析,本项目很多的电化学测试和材料表征都是景鹏玮同学在课题组唐培师兄的指导下完成。
三位成员表示在这次大创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都收获颇丰,通过一年的学习、实验,对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实验水平也越来越高。从一开始要师兄带着,到慢慢上手,到自己独立较好的完成实验,再到自己独立思考,独到的见解与实验方案的进步,每一步都能让自己感到成就感满满。同时,他们表示也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并不如最初设想的顺利,不断地重复实验,测试,分析,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满意的,但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最终还是能取得突破和一定成果,这也是科研的乐趣所在,要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除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想法和主意,即要有创新,又要肯坚持,要有多次重复实验的耐心。最后他们也表示,之后的科研中会尝试更多的工艺去合成性能更好的超级电容器二极管,以及研究和拓展超级电容器二极管的应用范围。(撰稿人:谭吴洋)
初审:董秋娉
审核:许俊卿、宋树芹
审核发布:李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