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1年医工交叉前沿论坛成功举行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号召和健康中国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山大学专门设立前沿交叉领域专项工作小组,发挥医学和工学的学科优势,重点布局医工交叉研究,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 学科交叉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此背景下,2021年10月23日,中山大学2021年医工交叉前沿论坛在南校园成功举办,论坛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前沿交叉领域专项工作小组共同承办,邀请了来自材料、化学、药学、生医工、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共商医工交叉大计,推动学术成果朝转化和临床应用发展。
图1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国伟教授致辞,欢迎来自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并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材料学科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学院建设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学院将生物医用材料布局为三大学科方向之一的情况,强调开展医工结合、医工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
图2 杨国伟院长致欢迎辞和介绍学院发展情况
孙冬柏教授全面地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的筹备和建设情况,着重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的工作原理,结合具体案例,强调了大科学装置在前沿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图3 孙冬柏教授介绍大科学装置建设及其医学应用
与会专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我国对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及严重缺乏自主成果,严重依赖进口的严峻形势,分别介绍了在眼科高性能成像设备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和先进成果,探讨了生物医用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再生修复、植入式传感器、眼科和神经外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分享了生物医用材料在口腔、肿瘤、胸外科、医学影像、脊髓损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交流了附属医院在医工交叉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展望了纳米生物马达、微纳米材料、超长磷光材料、3D打印技术等成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与会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企业分享了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生态服务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且和专家们热烈地交流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前景。
本次交叉论坛讨论热烈,起到了学术交流、开拓视野、交流思想、探讨产学研医金合作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凝练学科方向,协同推动中山大学医用交叉工作发展,推进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向纵深发展。
来自相关学院和附属医院的40多位教职员工以及80多位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4 与会代表热烈交流讨论
初审:董秋娉
审核:许俊卿
审核发布:李伯军